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养生 > 正文内容

《湖心亭看雪》有名家赏析、名家实录吗?

好奇百科3年前 (2021-08-11)名家养生85

  ——读张岱(明)《湖心亭看雪》(吴战垒)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张岱(1597—1689)继公安三袁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代表作是小品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之由。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

  这是历史投下的阴影,它反映了这位明末遗民作家的思想弱点,也赋予他的文风以特有的色彩。 张岱的小品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品,长者不过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人们常说散文贵有诗意,这是很对的;如果拿诗来作比,我觉得张岱的小品颇似唐人绝句。

  它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取饮一勺,当能知味;我们不妨择一短章——《湖心亭看雪》(见《陶庵梦忆》卷三),试作一点粗浅的品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

  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时分,寒气倍增之时也。“拥毳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试想,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

  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 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

  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

  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

  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换形,又开出一个境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也引起读者意外的惊异。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夭矫善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的心声。

  作者妙在不发一语,而“尽得风流”。二客“拉余同饮”,鼎足而三,颇有幸逢知己之乐,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这有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慰藉罢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

  “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妙在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有后约难期之慨。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六合,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

  言念及此,岂不怆神!文章做到这里,在我们看来,也算得神完意足、毫发无憾了。但作者意犹未尽,复笔写了这样几句: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读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绝!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

  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

  文情荡漾,余味无穷。痴字表明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光是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而必须批判地对待和历史地分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好奇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hqcjw.com/4254.html

标签: 名家养生
分享给朋友:

“《湖心亭看雪》有名家赏析、名家实录吗?” 的相关文章

你对于养生专家,太极拳师梅墨生59岁逝世怎么看?

我唯心说说自已观点,命是前生休来的,病是医治的,由于改革开放后大家都搞经济所得,各种骗局无处不在,各种砖家都有,像墨先生这样人才哪么多头衍,又是养生又是健身名堂多,命仍然无法长寿,农村山里老农80一一90岁他们不知道养生名词,还在劳动,他们无钱养生,甚至连生活维艰,身体健康,因为他们良心好不哄不骗,...

50岁抗癌专家王磊死于胰腺癌晚期,医得了别人保不了自己,您如何看待医疗劳动保护?

社会和医学界应引起反思。 早期肿瘤手术存活率高,值得手术。中晚期肿瘤和高度恶性的肿瘤是否一定要手术?是否一定要化疗?值得思考。 无数的案例已经证明注定是死路一条,肿瘤专家也不例外,为什么还机械的按治疗流程走? 这让我不禁想到古西医的放血疗法,那么多人放血死掉,一直到把美国华盛顿总统都放血死掉,可整个...

著名书画家梅墨生去世,为何引出来比生前还多热议?

梅墨生,著名书画家,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1年起在中国画研究院从事专业创作和研究。他去世之后,热议最多的不是他的艺术成就,而是他“养生”的人生态度。 梅墨生除了有“书画家”美誉之外,还有养生专家、太极拳家的头衔。他生于1960年,今年59岁病逝,在现代而言,他属于短寿。画画写字可以修心养...

养生是谁研究出来的?

养生分为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和药物养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医食同源”的说法,《黄帝内经》中说“药以祛之,食之随之”。食疗养生在唐朝时就很盛行,认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治愈疾病,三分治疗,七分养生(食疗)。 运动养生早在三千多年前有了,那时道家练气功、武术、平民百姓练五禽戏、八段锦等来养生。药物养生...

五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诀”,快来学习

五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诀”,快来学习

目前,我国共有90位国医大师,他们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还积累了很多实用的养生经验,今天我们一起来跟工作在北京地区的几位国医大师学习一下他们的一些养生经验吧! 国医大师 金世元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对于饮食,金世元说,自己没有什么讲究,粗茶淡饭就很好。“唯一要求的,就是每周做一两顿粗粮吃。窝头、贴饼子...

肝不好,人易老!跟着名家学养生,养胃清肝消脂,远离脂肪肝

肝不好,人易老!跟着名家学养生,养胃清肝消脂,远离脂肪肝

名家养生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老师,从艺近50年,上过21次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他在火车上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作品《虎口遐想》,自律的生活习惯,让他活得比年轻人还年轻,今天他做客《养生堂》带来了独家的养生秘笈,更有北京中医医院原副院长王国玮给大家带来养肝护肝的秘方,还有冬季时令养胃药膳。 01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