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医理论 指导四季养生(转载)

好奇百科3周前 (11-20)养生文化5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密切,提出了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的观点。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气血运行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从古到今,气候—物候—病候,成为中医养生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分享自。

  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冬去春来,寒暑更替,时令的风雨,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烦恼和疾病。如春季易发感冒、流感,夏季多发中暑,秋季好发脑炎、咳喘,冬季则常见中风和冻疮等。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天人相应”是四季养生的整体观,许多疾病都有明显的季节性。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四季养生的作用。

  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上说:“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是说,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这个季节人们应该早睡早起,衣着宽松,适当的散步,使精神轻松愉快,保持体内的生机。不要过分劳累或发脾气。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所以春天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

  春季养肝:古人云,春应在肝。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关系极大。肝禀风木,中医认为,春季肝气随万物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春季养生宜保持思想的清静,尽量避免情绪过于激动而影响思想清静,情绪过度刺激人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肝主惊,惊则气乱。其次是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等。

  中医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本季节还要为下一季节打好基础。中医认为,春在自然界主东方属木主风,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春季养生不好,故伤肝气,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夏季就火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发生寒性病变。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阳春三月,欣欣向荣,在这黄金的季节里,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应该早点起来,到户外去锻炼,活动活动身体,吸收新鲜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这对提高身体素质,延年益寿,是大有好处的。

  夏季养生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

  因为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

  夏季人体阳气外浮,内部阴气暗伏,人们不适合在夏季吃太过寒凉的食物和饮料,否则易于损伤脾胃,引起腹泻。

  (1)夏季忌多吃生冷食物:夏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时令。由于气候炎热,挥汗如雨,唇干舌燥,心中烦热,如果吃上一块西瓜,或喝上一杯冰凉的冷饮,又解渴,又去暑,确实惬意。因此,有的人往往贪图一时痛快,多吃生冷食物。殊不知,一切事物均以适度为宜,太过则对身体健康不利。因为,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较弱,在饮食方面,过多吃生冷食物,近则立即诱发肠胃痉挛,引起腹痛、腹泻,远则秋季生病“报复”。肠胃受冷刺激过度,还可使胆道痉挛,导致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和使心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很不利。因此,身体健康的人,也忌多吃生冷食物。

  (2)夏季忌多吃寒凉食物天气转热,饮食也随之调理,配合气候的变化,才能达到夏季养生保健的最佳效果。中医一直强调食疗的好处,在夏令时节应选吃一些去湿清热的食物,以加强抵抗力。如葛粉能促进体内微血管循环,预防高血压及胆固醇增高,亦能去湿及降骨火,适合中风人士食用;赤小豆已得到科学证明,有利尿功效;冬瓜、莲叶能消暑去湿;扁豆则能健脾去温。除“因时进食”外,还要“因人进食”。不要盲目认为,夏日多进食清凉解热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如有的人体质虚寒,对芥菜、西瓜等寒凉食物,应忌多吃。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

  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最容易丢失津液,需适当食用酸味食物。一方面多食如西红柿、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芒果之类果品,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既可以预防因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另一方面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以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夏季饮食菜肴宜稍咸: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多,所以在饮食方面,宜食用调味稍咸的菜肴。一来可以及时补充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二来可避免因出汗过多而出现的虚脱。

  秋季养生

  《黄帝内经》上说:“秋三月,此谓容平。”意思是说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已趋成熟,处于一种丰硕、从容、平静待收的景象。这个季节,天高风急,地气清肃。

  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弛,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因为秋季属金,五脏中对应的是肺。秋季要顺应收的养生之道,否则就会损伤元肺气,在冬天容易患肠道疾病。因为人体经络中的肺经与大肠经紧密相关,互为表里,被中医视为相同的系统。肺病会累及大肠,大肠有病则会影响冬天人体储存精气的功能。

  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变燥。此时适宜吃些养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应在饮食方面进行调节,多食用滋润的食物,多喝粥,如百合粥、杏仁粥、贝母粥,也可适当选用芝麻、香油、桑叶、菊花、芦根等辛凉和津润燥之物等。

  东季养生

  《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意思就是说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衣着应渐暖舒适、利于气血通畅为原则。因为适体的衣服有如养生之妙药。在冬季饮食上应以保阴潜阳为原则。主张进热食,并给予温补阳气类膳食,故多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麻雀蛋、木耳、龟等食物。不可使用生冷食物,宜食用菠菜、豆芽等新鲜蔬菜。冬季饮食宜少咸增苦,以养心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好奇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hqcjw.com/15212.html

分享给朋友:

“中医理论 指导四季养生(转载)” 的相关文章

最新全民养生指南,2021 你值得拥有的 101 个好习惯

最新全民养生指南,2021 你值得拥有的 101 个好习惯

    你有多少次对好友立下各种新年 flag 要求被监督,或是暗暗定下类似的目标期待换来一个更健康更有活力的自己?  回想一下 2020 年:  说好的不能再熬夜了,做到了吗?  (你说什么)  年初定下的减重目标,达成了吗?  (风太大了)  不能多喝的加糖奶茶,超标了吗?  (我听不见)  不...

古人认为这10种养生方法最牢靠

古人认为这10种养生方法最牢靠

  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得幸福多彩之后,就越发地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现在的养生方法很多,有些人喜欢去健身房,有些人喜欢饮食养生,有些人喜欢中医养生,无论是什么养生方法,只要是对身体好的,我们都值得去提倡。今天小编带您看看古人所提倡的养生方法。    古人提倡的十种养生方法  1  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

人要如何养生?

如何养生?即简单又永远也说不明白的问题。 今天,养生节目铺天盖地,养生专家俯首皆是。台上口若悬河,引经据典,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听者如醉如痴,频频点头称是,好不热闹。 回到现实中,讲者云云,听者昏昏,无人脚踏实地,也无从养起,除了卖点噱头,推销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让人上当受骗以外,很少有人获得收获。 晃...

国潮养生风兴起,中华养生文化的Z世代回潮

国潮养生风兴起,中华养生文化的Z世代回潮

吃红枣、泡枸杞、熏艾灸,传统养生知识和现代保健理念相结合的“国潮养生”成为新潮流,是当下年轻人最流行的选择。 年轻人可能比你想象的爱养生 根据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发布的消费大数据显示,在足疗按摩、艾灸推拿、洗浴桑拿等健康养生项目的消费群体中,“90后”占比达到29.6%。 药补不如食补 “国潮养生”在...

道家养生文化:生活中做到这3条的人,体质逐渐曾强,健康长寿

道家养生文化:生活中做到这3条的人,体质逐渐曾强,健康长寿

道家养生文化:生活中做到这3条的人,体质逐渐曾强,健康长寿 种过庄稼的人都知道,植物长得好,除了要自身根壮苗强之外,还必须要依赖着肥沃的土壤、足够雨水的滋润以及充足的阳光照耀。我们人的体质也一样,后天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心态特征等因素,对于我们体质的影响就好像土壤、雨露、阳光对植物那样不可或缺。后...

宋代的养生文化:文人横溢的时代,养生何以成为一场社会风潮?

宋代的养生文化:文人横溢的时代,养生何以成为一场社会风潮?

宋朝的社会风气与汉唐大不相同,汉唐气度恢宏刚烈,宋朝则有些文质彬彬。在这样一个时代,对于人文科学的发展十分有利,宋朝因此涌现出一大批的造诣高深的学者名流。 而在宋朝的文人学者之间,有着较为浓厚的养生文化的氛围。 宋朝统治者本身就对医学和养生学十分重视,同时又对文人士大夫十分优待,这就使得医药养生在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