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满月发汗怎么发最好 出月子发汗方法有哪些

好奇百科4周前 (11-11)养生文化3

女性在坐月子之后,是可以通过发汗来消除身体隐患的,这对健康有极大的好处,而且也能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但是发汗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满月发汗怎么发最好?出月子发汗方法有哪些?发汗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吧。

1、红糖黄酒发汗

材料:一瓶黄酒和一袋红糖。

做法:在发汗前把半瓶黄酒和适量红糖倒入锅里一起煮开,趁热喝下去,然后盖上被子睡一觉,一般两三个小时就能发出汗来,千万不要因为太热而随便把被子掀开,等到浑身像洗过一样,发汗才算完成,当然要避免中暑,要有专人陪护。

2、生姜枸杞黄酒发汗

材料:黄酒一瓶,姜一大块,枸杞十颗左右,红枣六七颗。

做法:上述材料一起倒入砂锅内,煮开饮用。喝汤的时候要坐在被窝里面喝,喝完了就赶快躺下,先盖上一层毛巾被,然后再盖上被子,夏天的时候可以适量少盖一些,冬天可以盖两床。规则是全身上下除了眼睛其他地方都要密实的盖起来,房间里门窗要关上,不能有风,保持20分钟左右。

3、光波疗房发汗

现在比较科学的发汗是采用“光波疗房”进行发汗,产妇在室温40-60℃时全身各处均匀透彻发汗,享受20分钟的光疗相当于长跑10千米的出汗量。

Tips:如果有条件可以尽量选择当地比较专业的月子中心做一个出月子发汗。

4、中药熏蒸发汗

中药熏蒸也能发汗,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而被吸收,使药物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中药药力在热蒸汽的作用下,能很好地祛除产妇体内的各种风寒,发汗排毒活血祛瘀,从而有效防治月子病。

5、发汗时防止中暑

发汗的时候因为盖的被子多,加上喝了发汗的热汤,还有房间里面不通风,所以要有专人在身边陪着才可以,不要让产妇睡着,要随时给她补充水份(隔一会就要用吸管杯喂水一次),要预防中暑。

6、注意事项

1、发汗结束以后不要着急当天就去洗澡,以免受凉,擦干汗液后,换身干净衣服,建议最好是第二天再好好洗个热水澡。

2、喝了发汗汤,建议当天不要喂奶,以免影响到宝宝。

3、发汗因人因时而异,比如夏天炎热,发汗不宜过多;冬天寒冷,发汗可以稍多;体质虚弱者,发汗温度不要过高,时间不要太长;体质良好者,发汗时间可以稍长,以能够耐受为宜。

7、产后护理需知

1.一定要休养一个月或一个半月。产后两周,除了吃饭和上洗手间以外,其他的时间一定要卧床。若常坐或起身走动,可能引起子宫下垂。

2.准备两三条宽度约为30---40厘米,长度可绕腹部12圈半的白纱布。产后要紧绑腹带,防止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将导致妇女病,以及小腹突出,体形难看。绑腹带还可改善产前小腹明显的状况。腹带不能以一般的束裤和束腹带代替。因为它们不但没有效果,还有反作用。

3.前两周洗澡只能用温酒水擦澡。做法是烧开的水和米酒各一半,加一点点盐巴,用毛巾浸湿,拧干,在身上擦。第三周起可以淋浴,满月后可泡澡。(顺产者)

4.洗脸刷牙须用烧开过的水放至温热再使用。可以使用保养品。

5.严禁洗头。因为头皮不能着凉。

6.不能抱小孩。否则可能内脏下垂。喂奶时可侧躺着喂。

7.不能为小孩洗澡,否则可导致腰酸背痛及手脚酸麻。所以,给小孩洗澡的时要交给LG等人。

8.要有安静,舒适的环境。阳光太强时要拉上窗帘,保护眼睛。不能吹风,因为产后全身毛孔都张开了,吹风易引起头风及关节酸痛等,连扇子也不要摇。

9.月子期间不能爬楼梯,产后半年内不能提重物,避免内脏下垂。

10.不要流泪,否则眼睛将提早老化,可能演变为青光眼或白内障。少看书报和电视,一定要让眼睛充分休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好奇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hqcjw.com/14345.html

分享给朋友:

“满月发汗怎么发最好 出月子发汗方法有哪些” 的相关文章

《内经》中的“六观”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其中包含了“六观”的思想,下面向大家详细阐述。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其中包含了“六观”的思想,下面向大家详细阐述。 自然观:人体要顺应自...

五行养生之法

古人认为,五行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按照相生、相克的规律运行,不仅与自然界的活动有关,与人的寿命长短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古代养生家提倡“遵五行而生,逆五行而损”的养生规律。 古人认为,五行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按照相生、相克的规律运行,不仅与自然界的活动有关,与人的寿命长短也...

能中和者必长寿

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当以道家和儒家最为重要。道家崇尚自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致中和”和“仁”,两者均对中医养生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其中,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当以道家和儒家最为重要。道家崇尚自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致中和”和“仁”,两者均对中医养生学产生了深远...

童心 蚁食 龟欲 猴行 养生八字诀

时下的流行热词中,必有“养生”一席之地。养生热的兴起,红了专家,忙了商家,热了媒体。养生论坛如雨后春笋;养生书刊似蜜池蚂蚁;养生奇方、验方、祖传秘方举不胜举;养生补品、精品、保健品铺天盖地。如此种种,却给初涉养生者望洋兴叹的压力。 时下的流行热词中,必有“养生”一席之地。养生热的兴起,红了专家,忙...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